日本企业为何难收购?

蔺嘉晔蔺嘉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分享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东芝曾经计划收购美国西部数据,因为西数有一块土地是在旧金山湾,而当时东芝的总部正是设在接近东京湾的东京都北区台场,如果这次收购能够成功的话,东芝相当于用日本的土地做了抵质押贷款,用美国的土地做了抵押担保,可谓一石二鸟之计。 然而最后东芝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日本的法务官僚体系极其繁杂,审批流程非常漫长,拖拖拉拉没有明确结果,让东芝在谈判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

这个故事其实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日本的企业在面临跨国并购时,其实是非常被动的,这种被动不仅来自于竞争对手或其他外部力量对于目标企业的阻击,还来自于日本内部纷繁复杂的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制约。 作为后辈,也许我们无法了解三井、三菱这些旧财阀时期的日本企业究竟有多强大,但至少在战后和平时期,日本企业面对外国竞争对手时,它们的优势并不明显。

拿70年代日本与美国谈判日元汇率时为例:当时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以原油计算的日本出口产品竞争力急剧下降,为了刺激海外需求,日本不得不大幅增加进口,其中就包括大量引进美国技术设备。但是日本当时又不愿意签订双边投资协议,导致美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受到诸多限制。最后双方不欢而散,还是通过世行等机构间接达成协议。 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即使到了80年代初期,日本仍然没有彻底摆脱战后的束缚。一方面它要维持作为二战战败国的体统,另一方面又要应对来自欧美尤其是美国的竞争。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中,日本企业往往表现得左支右绌。

随着80年代的广场协定,日美贸易战的开始,日本开始逐步放松对金融机构和国际贸易的管制,国内的市场机制也逐渐完善。到90年代后期的时候,日本已经基本完成了经济国际化的进程(除了还在坚持的战车工业外),企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可以说195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史,其实就是一部企业不断解放自我的历史。当企业真正解放自我的时候,它们也就不再受制于内,可以心无旁骛地投身市场竞争了。

上官子璇上官子璇优质答主

1、日本人确实比较务实,但是并不是因为“保守”才没买成。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在中国市场,他们根本做不了老大;中国市场是他们的蛋糕,却也是外国公司最难以啃的一块硬骨头。 而且对于日本汽车产业而言中国其实是个巨大的潜力市场,因此对丰田来说,即使把中国市场让一部分给德国宝马,但能够从中国市场挣得更多的钱,那么它绝对是愿意的。毕竟比起豪华车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空间来说普通车的利润空间就相对较小了。

2、本田和现代在汽车行业的技术实力比日系三强要差一点!因此像本田这样有点“小聪明”的公司当然想趁现在还有机会赶紧多挣点钱了。而对于现代起亚这样的公司就更简单了——反正就是卖韩国人的标准低。如果中国人也来帮它完成标准的话,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3、至于为什么福特不能购买大众集团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是美国佬们不愿意再投资了(其实这还是一种对中国市场过于乐观的看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