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7环在哪个位置?

来钰铄来钰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十七世纪中叶,即康熙年间 (1662—1722年),北京已经形成了内、外五城。 “五城”是指正阳门以内和崇文、宣武两区的部分,是当时北京的中心城区;“七十九牌”指在外城东西南北四隅,各建一牌楼,作为对外交通的出入大门。 这十四座牌楼上,分别雕刻着日月星辰等图案,象征天子治理天下的权力来源天地;而每座牌楼的上下层还各有四个门洞,寓意为天子统率四方,四通八达。 清初北京城的规划,继承了明末的风格,仍保留了内外城的观念。

外城四面设门,东门朝日暮月,南门朝日,西、北两门则无特殊标识。 乾隆皇帝时,曾对北京城进行过大修。《日下旧闻考》记载,当时,“京师地气高亢,无山水源流故也。每遇盛夏,骄阳如火,公署房屋,皆向阳开敞,以利通风。”此时京城除了城墙外,并没有明显界限。

到了道光时期,由于财政紧张,皇帝命令在北京附近选址,建立圆明园来代替紫禁城中的宁寿宫,作为自己的退休住所。同时为了填补紫禁城内廷和外廷之间的缺失,又在圆明园西侧外建起了万春园,成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但这样依然不能满足皇帝的需求,于是又在圆明园东南方建起了长春园,作为避暑山庄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随着这座大园林的建成,“圆明园”这一名称开始流行。从乾隆到嘉庆、咸丰、光绪几代,皇帝都经常住在园内,所以这座皇家苑囿又被称为“御花园”。 而那些没有被纳入圆明园的用地,就在地理文献中被标注为“外八庙”,以示区别。这里所说的“外八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八个寺庙,而是表示很多寺庙的意思。

至迟到了道光末年,北京的外城已经不复完整,被拆毁了东安门和东直门,将正阳门重新修复并扩大,并将原来朝日朝月的两扇大门合为一体,建成一个五门洞的拱形门框,中间由一座三孔桥相连。 还在正阳门外建起了五岳真形图,以象征帝王统治天下。

同治帝在位期间,因为国库空虚,无力修理城廓,于是在京城北面,沿着城墙根修建了一圈民房,使北京的城墙有了第二个内城。这些民宅大多简陋破旧,环境肮脏,居住者大多是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生活极其贫困,因此这一带被称为“穷八区”或“鼓楼板胡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