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庄园股票?
关于“互联网+”农业,最近出了个新名词——“智慧农业”;在智慧农业下边,又出来了一个新的产业方向——“农村电商”。 于是乎,我们就能看到诸如“淘宝推出农产品‘智慧农’计划”、“阿里巴巴投资建立数字农村”之类的文章频频出现。
作为从事农业信息化研究的人,我并不认为现在是个适合搞“智慧农业”的时候——至少对于大部分中国农民来说,他们还没到需要智慧的阶段(尽管可能很需要一个能够传授给他们智慧的导师)! “智慧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很多人把它简单地等同于“信息化”,其实这是不对的。我认为的“智慧农业”应该包含这样两层含义: 所以,现在的中国农村最需要的就是能够让全体村民都能获取到及时的信息,让每个人都能掌握到最新的科技知识。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得到专家的指导,那自然更好。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信息在农村传递时遭到了严重的损耗和失真,很多信息到了农村就已经成了“旧闻”了,农民想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电子商务呢?按照马云的说法就是:“农村土特产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佳途径之一。” 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把农村电商理解为一种商业行为,而不是像“智慧农业”那样属于技术层面。而且在我看来,农村电商也不必然地包含有信息技术的内容——尽管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农村实现电商的目标。 目前对于“农村电商”最火的解读,是说它涉及到“一二三产”的融合,即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与第二产业的加工流通,最后达到的是第三产业的消费服务。有人就提出了“工业品进乡村”、“消费品下乡”等概念,试图说明这其中的商业机会。
但从我的角度来看,现在一说起“三产融合”往往就指的是现代农业这一方面,但真正的“三产融合”应该包括面向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在内。因此我更愿意将“农村电商”理解为现代商业在农业领域的延伸,它是建立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基础上的,不是建立在乡土文明基础上的。 总之,不管是“智慧农业”还是“农村电商”,其核心都是利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来改造传统行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确一点: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是有其客观需求的。
我们现在谈及“智慧农业”或者“农村电商”的时候,似乎显得很有干劲,好像只要花点钱投个资就能把这两个东西给做了似的。但我希望,我们在积极引入这些新兴事物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它们背后的初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