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霾是谁处理的?
先放结论,在北京生活这么多年,我对于雾霾的理解就是,除了政府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或短期不可能有)。 先说几个事实:
1、北京每年大约产生10-30万吨的粉尘和50万吨的汽车尾气(参见《北京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其来源解析》);
2、北京市区的道路面积率(各种路面面积之和除以区域总面积得到的商)约为6%,比德国或者美国都要低很多,但是要比日本高一些(参见《关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与车辆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的研究》);
3、北京的空气污染中,60%-80%来自外地输送(参见《中国空气质量预报决策支撑系统研究》),也就是说四成左右的污染物是外来的(当然,这也是因为北京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如果北京想达到发达国家水准,这些污染也要尽数承担);
4、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主要的大气污染物PM2.5、SO2、NOX的年平均值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尤其是PM2.5,从2013年的年均值每立方米77微克下降到2016年的56微克(参见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tgcdc.mee.gov.cn/)。 再来谈谈大家对于雾霾的印象,大多时候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云也是低低的压着太阳,让人很压抑。其实,雾和霾虽然是不同概念,但都是近地面层气温偏低时出现的光学现象,而且经常互相转换。
在气象上,没有明确的界限把这两种天气完全分开,通常是根据空气流经路段的能见度高低来区分到底是雾还是霾。一般情况下,能见度小于等于10公里的时候,定义为大雾;能见度大于10公里,小于200公里,定义为轻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烟霾”。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无论是雾还是烟霾,都要注意行车安全了。
那么,如何消除这种雾或烟霾呢?以目前的技术手段,好像不是特别理想。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雾霾形成的基本手段主要有三种:加强执法监管力度,采取重罚手段督促企业减排;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个人低碳出行。
这三种方式都有其缺陷,很难同时实现高效减排。比如通过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短期内能够收到显著效果,但是这种刺激政策有一定副作用,如果监管不到位,企业很容易出现偷排漏排的情况;提升能效水平虽然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是技术升级换代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虽然是最廉价的减排措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巨大困难。
在目前阶段,我们只有尽量扩大重污染天气预警范围,加大监测频次,做好源头控制和排放监管工作,同时做好宣传,培养全民环保意识和观念,才能从根本上逐步缓解雾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