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企业期间费用?
先分享一个案例,再来讲方法! 某集团给下属公司授权采购额度,实行限额预算管理,结果各分公司超额下单超过20%,怎么办? 一般处理方法: 各分公司超计划10%的部分不签合同,直接取消订单; 下个月开始,将超计划的10%部分合同履约情况与下个月预算额度挂钩,即如果这个月要减少5%的支出就必须完成价值10%的履约任务(比如销售量),下个月若还要新增支出就不能超出下个月预算的5%; 根据业务实际运行情况,调整下一年度预算,形成滚动预算。 这种方法的确能控制总支出,但存在两个问题: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的成本,如已购进的货物、已发生的差旅费等,只能调整以后期间的预算,不能冲销已经发生的支出;
其次,因为无法准确估计未来预计支出的金额和日期,因此需要将整个预算期可能发生的所有支出加在一起,然后计算平均数,这种全面覆盖的算法会导致计算的预算过于宽松而缺乏灵活性,很难真正指导日常的业务支出行为。 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对各种期间费用逐一分析,区分不同情形分别考虑,这样更便于操作。 一般来说,可分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调节和控制其发生额的成本项目,如生产制造成本中的材料费、人工费和辅助生产成本,销售费用中的运输费、装卸费、业务宣传费,管理费用中的办公费、差旅费等等。
不可控成本则恰恰相反,是不可以通过管理方式改变其发生额的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含专利权)、长期待摊费用分摊等属于资产的耗用产生的成本,以及坏账损失、存货盘亏或损毁等属于损失的费用。
第二步,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这是预算编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有助于把握经费的支出方向,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务工作中有很多需要支出款项的项目,这些项目的费用支出是列入资本支出还是收益支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完全不同。在制定预算时,必须明确哪些费用是资本性支出,哪些是收益性支出。
通常来说,资本性支出应当是构成今后资产负债各项财产物资的实际成本的支出,它具有固定性的特点,一经发生,其数额不能改变,也不能转移他项用途。常见的资本性支出有:购置设备、厂房、原材料等的支出;在建工程领用的物资、支付的工程款等。 而收益性支出则是那些支出虽由资本支出产生,但最后并没有形成企业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是直接产生了经济效益的支出,这些支出虽然在数量上很大,却不会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生产的产品用于促销而产生的运杂费、包装费,销售产品产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其他各项费用等都属于收益性支出。
在编制预算时,应该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并做到逐项列明,这样才能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第三步,区分必要支出和多余支出。 这是指对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对超预算或者无预算支出不予认可。 为了有效地实施这个步骤,可以采用“双向核查”的方法,即同时从成本和费用两方面进行审查。
第四步,分清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 对一些日常运作的资金需求应视为刚性需求,须确保其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而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需求或弹性需求,则可以灵活处理,适当减少支出。 在现实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因资金缺口导致项目被迫停工的现象,这就需要做好资金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