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摩拜单车能火多久?
首先,我认为摩拜单车的出现必然会挤压掉北京市的共享单车市场,但并不一定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把其他的共享单车全部挤垮。因为不同的单车有不同的定位和消费群体,就像共享单车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认为优拜的单车质量最好,价格最高,所以用户最多,但实际上呢,摩拜的用户数反而最多(当然这是之前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看两者的定位。
1. 企业愿景: 据我了解,现在市面上的共享单车的企业都是注册资金500万以内的规模,而摩拜却是注册资金2000多万,这至少说明摩拜是带着梦想和豪气来的,要打造真正的共享单车平台,而不是小打小闹。
2. 车辆投放情况: 据我亲眼观察,上海、西安、成都等地的街头巷尾摩拜单车停放有序,密度相当可观;在密集的区域甚至是一排一排的。而在北京的街上零散地分布着几辆摩拜单车。也就是说在其他城市摩拜单车的市场规模肯定要比在北京大很多。
3. 用户注册情况 在我仔细观察摩拜单车的app后发现在用户登录页只有手机号注册一项,而没有微博或微信授权入口。也就是说要想使用摩拜单车必须注册为一个新用户。这一点与美团单车完全不同,虽然前期可以免押金但是每用车一次都需要登陆并输入密码。而美团单车则可以直接扫码开锁无需注册。对于用户而言第一感觉就是摩威单车更加严谨,安全性更高。因此从用户注册的角度来讲,摩贝单车比美团单车更胜一筹。
4. 单车成本 目前市场上通行的单车造价根据轮胎类型不同大概都在800元一辆左右,而摩威单车据说车身整体减重30%以上,同时由于采用了电子锁定技术,单车结构变得更加简单,所以单车制造工艺有所提升,成本似乎并没有比市场上的其他单车高多少。
共享单车出现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发展了数十家企业,市场争夺战日趋白热化。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各家共享单车企业都未实现盈利,摩拜单车在北京尚未盈利。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目前所呈现的无序扩张态势并不利于行业发展,未来共享单车将经历一场大洗牌,只有通过市场竞争存留下来的企业,才能真正开启盈利模式。
ofo等企业投放单车
在朝阳体育公园附近,数百辆亮黄色的单车排列有序地停放在路边。据附近居民介绍,过去这里一直“驻扎”着几百辆摩拜单车,但近期突然被ofo“接管”了。
3月16日,ofo宣布上线北京。截至目前,该品牌在朝阳体育公园周边等地点密集投放了2000辆单车。
在互联网经济领域专家包冉看来,共享单车出现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15年12月,单车在校园内出现,实现了以互联网软件平台控制线下资源的闭环。2016年初,开始面向社会,增加了支付及押金等环节。从今年开始,单车企业不再满足于一个城市的运营,开始进行跨城市扩张。
目前,仅在北京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就已包括摩拜单车、ofo、优拜单车、小鸣单车等至少10家,全国正在运营单车的企业多达13家。截至2017年3月,13家企业已累计投放20万辆共享单车,注册用户达550万人,累计提供骑行服务1.2亿人次。
运营单车成本高
北京工业大学大二学生刘昊(化名)告诉记者,使用共享单车时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车轮或车链坏了。“坏车太多,好不容易能找到车,又坏了,打客服也没人搭理,只好自己再搜定位找车。”刘昊说。
事实上,共享单车作为新事物出现以来,因破损严重而无法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广为传播的槽点。日前,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甚至坦言,最近在打车的时候,经常听到司机师傅抱怨共享单车放得到处都是,给交通添乱。
在包冉看来,目前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及损坏严重等问题,其背后所反映的是目前的共享单车在运营中成本过高,而盈利模式未打通。
“这些企业现阶段都不考虑赚钱,只要能够覆盖人力、运营成本,并且拥有持续的融资渠道就可以。因此,各家单车企业在当前阶段的核心诉求是争夺用户和市场。”包冉表示,这种无序发展会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一旦企业进入盈利模式,比如增加广告投入或者盈利等,就要开始考量成本问题。
北京未实现盈利
近日,有媒体援引易观智库CEO于扬说法称,摩拜在深圳已经实现盈利,其他城市也在逐渐盈利。
对此,摩拜公关部门负责人王烁告诉新京报记者,于扬的说法并不是来自摩拜。未来,希望通过互联网的运营手段,提升单车的使用频次及平台流量,并通过广告及流量变现等实现盈利。
不过,王烁表示,由于北京竞争过于激烈,投放单车最多,摩拜目前在北京尚未实现盈利,但已在深圳、厦门等地实现盈利。2017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提升服务品质,继续开展营销活动。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的活跃用户中,摩拜、ofo活跃使用者份额占比超过九成。目前,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进入“寡头时代”,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