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多元化经营?
我见过的最成功的多元化案例,是某工程局,搞了十几年房地产,从一穷二白到资产几十亿,过程堪称传奇! 这家工程局原是一个房建总承包施工企业,后来承包了一个市政项目,由于当时房建和市政的定额差异巨大,加之该企业又刚好赶上国家大力支持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于是乎一下子各种桥梁、隧道、路基路面纷纷上马,在原本就已经很庞大的基础上迅速扩张,不但承接了大量的国内业务,而且还出口到海外,业务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增长。
更为神奇的是,虽然业务种类增加了,但是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下降,反而还略有上升,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企业除了自己直接承建项目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意——劳务分包,而且这项生意的利润空间非常大,据说比他们承建项目的利润还要高出许多,毕竟他们作为综合型施工企业,各种工种的人力资源储备还是非常齐全的。
当他们的建筑业务遇到资金紧张的时候,就可以灵活地利用自己的劳务资质接些劳务分包的业务,既解决了资金的困难,又可以利用自己的劳动力资源赚钱,真是一举两得,妙不可言! 当我看到这家公司财务报表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建筑业以外的第二第三产业如此之少,但是整个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却非常高。 原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啊,不仅成本低,而且赚钱也多,简直就是为农民工兄弟打造的致富之路嘛。
有实力和有需求的施工企业,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向上下游延伸,从产业链角度,拓展投资、设计等业务,向相关领域拓展,从事房地产、商品混凝土和物流业务。施工企业多元化经营在国内外都有成功的实践和探索,关键是处理好主业和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分业经营,相关支持。施工企业要通过多元化经营使自己的核心能力得到扩展,而要避免使自己的核心能力变得模糊或分散,否则得不偿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投资机制的改革,加之受我国市场环境和信用制度的现状所决定,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十分突出,施工企业经营环境严峻,一些施工企业感到目前建筑业“无利可图”甚至“无工可干”。
同时,我国建筑业经过30 年的快速发展,也已经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和实施战略管理的时期。加之加入WTO 以后,我国建筑业面临国外建筑企业进入的压力。为此,部分施工企业开始探索多种经营和开展非施工业务。
所谓多种经营,从我国施工企业改革的角度讲,一般是指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施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业务范围的扩大和生产经营战略的转换。它包括施工企业内部分包企业改制后的经营、施工企业“辅业”改制后的经营以及主业多元化经营。从我国目前施工企业的体制讲,多种经营是所有制转换的重要方式和基本途径,是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有效手段。
所谓非施工业务,是指一些施工企业利用和发挥企业技术、管理和人才的优势开展的建筑相关业务,如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物流和商品混凝土业务等。
从我国近几年施工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施工企业开展多种经营以及开展非施工业务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从宏观环境的角度讲,具有政策环境的优势,特别是对工程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还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施工企业的多种经营不排斥主业,是经营战略转换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实现“减人增效”。
第二,从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现状讲,具有规避风险的优势。由于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施工企业面临市场风险加大,开展多种经营和非施工业务有助于分散风险,增加收入。当然,应通过规范的财务核算明确主业和其他业务的经营成果。
第三,从施工企业自身的角度讲,具有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施工企业主业经营积累的管理和技术能力以及资金实力,能为多种经营和非施工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从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讲,有助于企业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战略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实现企业向知识型企业的转变和企业的国际化。当然,对于非国有施工企业,多种经营是其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目前,一些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探索主业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追求企业核心能力的扩展,这也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