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多高官住的地方?
这个题目有点意思,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信息:“ 北京”、“高官” 先说第一个关键词 “北京” ,这里的关键词不是“北京人”“北京户口”之类的,而是“北京”这个词本身的意义——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意义。如果单单说一个城市“有政治意义”似乎有些不知所云。但是一提到“首都被攻破”、“首都人民被侵略者蹂躏”等等,一般就指北京,这种意义下的北京不是某个地理区域的中心,而是一个对国家有着特殊意义的区域。这一点和古代打仗有一个惯例:先拜祭都城正门的旗杆,然后兵分四路攻打四门是有一定相通之处的。
“高官” 这个关键词要区分两个概念:具体行政级别的官职和高级官员。从历史沿革上看,中国一直是一个官僚体系治国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行政权力分割得极为细致,到清朝的时候已经相当精细了。因此“京官”、“外省官”的称呼就有了实际的含义——“京官”是指居住在北京、负责处理京师及直隶地区事务的行政部门官员;而“外省官”则是负责处理外省事务的行政部门官员。 历史上当然也有例外,例如明代初年,由于中央行政机构尚不完备,因此南方各省的衙门多设于南京而非北京。但这是特例,不能算正常情况。
当我们将这两个关键词结合在一起时,答案就很明显了——北京最多的地方自然应是驻京办。因为对于外地政府来说,北京的房价再贵也没有贵过故宫的,所以只要有钱,就可以把整个皇宫搬过来,把皇居变成自己的办公室。 至于另一个关键词“很多”则无需多言。
巴周优质答主北京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说它古老,是因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说它年轻,是因为这里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近30年的发展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作为一个政治、文化、历史和现代化的融合体,北京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
2010年度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名中,北京在社会文明和安全便利两个指标中居全国首位,并且在文化教育、政府透明度和信息化程度上都保持领先地位。除此之外,北京在休闲娱乐、医疗与环保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整体生活质量继续在全国名列前茅。首都北京在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同时,文化设施也更加齐全:全国80%的出版机构、90%的出版媒体以及80%的影视制作机构都云集在北京。丰富的艺术资源、浓厚的文艺氛围以及低廉的日常生活消费,使北京成为全国最适合艺术家工作的地方。在北京,随处可见艺术元素,艺术家、艺术活动和受众,和谐地汇聚在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可以说,一个真正的艺术北京已经初步浮出水面。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宫殿、帝王陵墓和帝王园林所在地。在北京,无论城区还是郊外,都有大量的珍贵古建筑,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就有明清皇宫(即紫禁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长城(北京段)、大运河7处,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总数的8%。北京保留旧城风貌的“皇城保护区”,更集中了历代皇家的宫殿、苑囿、祭坛、庙宇,还有一大批近现代文化和建筑。城外也有大量皇家陵寝、园林、庙宇和风格独特的圆明园遗址。这些珍贵的文化艺术瑰宝,构成了北京独特的魅力,并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愿意到首都北京逛一逛,而那些在外省的官员,也很希望能够在北京发展,甚至居住生活。而谈到北京最多高官住的地方,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就是北京西城,这里几乎聚集了大半个北京所有的达官贵人和富贾商绅,甚至一些其他城市甚至其他省的高官们也都在此购置房产置业。其实并不尽然,北京的西城虽然汇聚了大量高官大员和商贾富绅,但是真正论起谁集中居住的高官多,那恐怕还要数什刹海地区和东城区一带,因为,很多已经离职,甚至荣升到中央工作的大员们,很多都是还居住于此,而什刹海地区是老北京古风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平民天堂”。有很多老北京的达官贵人都是在此地购有房产,并居住于此。所以,什刹海地区是最能体现北京古都风貌、历史传统的地区,也是老北京文化最典型、最集中、最有魅力的地区之一。这里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更是社会文化中心。比如,从宋元以来,这里一直是商业最繁华之地,是当时各种演艺的中心;到了明清时期,又是王公贵族的府邸区,以及官宦士大夫的会聚之地;到了清末民初,则成为各种社团和宗教传播、发展的重要基地,比如民国期间的各种政治、文化、学术社团,以及各种宗教派别,几乎都在这里设立了重要的办事机构,如基督教的北京总会,东正教的使馆,等等。这些都说明,什刹海地区是北京政治、商业、文化、宗教活动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