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资基金怎么样?
从国际经验来看,私募股权投资(PE)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和投融资方式。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倡导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业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2014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私募投资基金”。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为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政策引导、立法规范、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在内的综合性监管体系,但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仍在加紧制定中。
未来,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具体建议:
一、明确基金属性,加强法律建设;
二、建立市场体制,落实税收优惠;
三、拓宽资金来源,提高供给能力;
四、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服务质量;
五、强化行业自律,严格准入机制。
六、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全球资产配置;
七、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产业投资基金在西方国家十分发达,种类繁多,在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劳动就业、缓解政府财政危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在基金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政府支持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坚实支柱。西方国家政府直接出资,发起创立各类基金,通过各种手段,给予基金以多方面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产业投资基金的良性发展。
其次,西方基金普遍以股份公司制存在,基金的决策、管理、投资、收益分配等重大问题由董事会决定,同时通过建立独立的监察委员会,监督约束经营委员会的活动,二者相互制衡,保证了基金的正常运转和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再次,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领域十分广泛,风险投资基金着重于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退休基金主要投资于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政府基金则致力于对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服务。基金投资采用股权投资和可转债投资形式,一般占被投资方的10%-20%的股份,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以保障投资者的利润及到期还本付息为前提,在企业需要时派出专家参与决策、融资,并利用管理经验、融资渠道等优势,帮助企业进行管理优化和进一步增资扩容,待企业达到成熟阶段时,通过IPO、企业购并、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实现投资退出。
最后,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比较灵活,运作方式和投资策略多种多样,具有高度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基金通常采取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和契约制。在投资策略上,多以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份或债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待企业实现产业化或经营机制转换后退出,获得较高的资本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