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募基金工作怎么样?
前私募从业人员来答一发 先泼盆冷水,私募基金这个行业门槛比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不乏有很多“伪私募”,所以入行需要注意甄别。 然后再上答案:作为曾经的私募从业人员,我负责任的说,在现在的一波监管潮下,大多数的私募已经逐渐走上正轨,行业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当然那些野鸡私募还是快倒闭了吧)。
首先从岗位来说分前台和中台后台,前台又包括业务和营销,中台包括运营和风控,后台就不用说了,肯定就是后勤啦。 从个人能力来讲分为几个层次:
1、对基金市场基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独立完成新基金的设立(包括备案、开户、发行等流程)和老基金的运作管理;
2、能够对公司的业务进行合理分工,安排下属的工作并指导他们完成相应的任务;
3、能够独立进行基金市场的调研并在市场上挖掘优质的资产,同时寻找合适的投资人,进行项目推荐和执行;
4、对基金的运作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能够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制定详细的交易方案,实施过程中及时把握风险,完善手续,保证投资顺利实现。 对于一个成熟的私募管理人员来说,以上的能力都是必须具备的。 当然了,一个成熟的管理者还需要有较好的人脉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私募的本质其实还是一个销售行业,你需要把你公司产品推销给需要的客户,也就是要有一定的销售技巧。当然对于私募这种非标产品,它的推销方式与保险、银行等有区别,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最后说一下面试问题,一般应聘私募的话可能会问你一些金融专业的问题(如果你是对口毕业还好,如果只是简单的金融学知识可能就很难回答了),也可能会问一些关于财务或者法律方面的问题,另外可能会有一个小测试,看看你的一些基本信息(性格啊、表达啊之类的)。
私募基金经理的工作状态一般是这样的:每天到办公室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交易软件,了解股市和期市的整体情况以及前期看好的股票和期货等投资品种的变化情况。之后,根据已经搭建的投资组合,寻找新的建仓对象。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对交易指数、走势、量能等交易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之外,还需要对相关品种所处的产业和行业信息,以及上市公司情况密切关注。在这之后,开始研究新的投资机会,或者选择对前期看好的标的继续跟踪。如果遇到市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比如某些品种有了重大的投资机会,或者投资组合中持有品种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那么还需要和投委会以及投资团队其他成员一起研究分析,决定是否要进场建仓或及时调整组合持仓品种。在具体交易时间,基金经理需要紧盯盘面,同时对投资组合中持仓品种做波段操作或高抛低吸,并在当天收盘结束后总结分析今日股市和期市的状况,同时继续研究分析次日的投资和交易机会。
总体上看,私募基金经理的工作没有固定的规律,有时需要在双休日加班,有时在工作日休息调整。但不管怎样,都必须要了解最前沿的投资信息,关注盘面的即时变化,还要对投资组合中的持仓有比较好的预判和预期,所以不管有没有休息日,都需要持续关注股市及期市行情,在工作时间内的休息间隙,还要时时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来关注市场变化及持仓品种涨跌。如果一旦碰到大势向好或者所持品种连续上涨,那么基金经理就会比较忙碌,在周末依然需要花不少时间来分析下一个交易日行情。如果碰到市场持续低迷或持仓品种大幅下跌,那么基金经理虽然在双休日期间得以休息调整,但周一开盘之后可能依然会面临比较大的工作压力。所以,私募基金经理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行情来时忙得晕,行情差时闲得慌”。
目前,国内股票私募基金还处在发展的初期,真正赚钱的私募机构依然相对很少,所以很多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经理的工作前景并不看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已经和过往不可同日而语,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在大资管时代的财富管理蓝海中,“管着闲钱,做着专业的事情”依然是值得羡慕和敬重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