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联邦基金利率?
美联储决定加息,意味着美元短缺和美元升值,那么为什么要加息呢?美联储加息的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为了拯救陷入危机中的美国金融机构,维护世界经济安全,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至接近0的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美联储逐渐缩减量化宽松规模,2015年开始首次加息。随后在2018年底再次大幅加息至2.25%。 今年3月份,受到通胀压力的困扰,美联储加息至正常区间(0-4.5%),为1994年以来最快的一次加息。最近一次利率决议,美联储继续保持加息态势,将基准利率上调至0.25%~0.5%的正常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美联储加息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而不是加息周期,也就是说,这次加息并不是连续的。美联储官员表示,除非出现通货膨胀或金融危机等极度极端的情况,否则不会加息超过正常利率水平(当前约2%)。
实际上,去年美国CPI达到3%,创下8年多来的最高水平;今年2月份,更是飙升至7.9%,美联储加息的必要性很强。但3月份开始,美国通胀数据开始下滑,到6月底已经下降至6.5%。美联储加息与降通胀的博弈中,目前看来,美联储更加倾向于前者。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之一就是使得其他国家的资金流向美国市场,从而推高当地资产价格,同时降低当地通货膨胀率。对于我国而言,美联储加息会促使跨境资本加快流出、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对国内资产价格造成扰动。
每当联储系统要调整利率时,调整的就是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向其他银行贷出超额准备金的利率,是一种银行间隔夜拆借的利率。当联储提高或降低这个利率时,其他银行随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基准利率。银行向其客户提供的贷款利率,如按揭利率、信用卡利率和学生贷款利率等等,又以此基准利率为依据,随其升降而升降。所以新闻消息中提到的利率升降,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
联储系统调整利率的主要手段是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当联储要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时,它就在债券市场购进债券,付给债券持有人的钱来自它新印刷的美元,市场流通中的美元因此增加,各家银行也随之得到大量超额准备金,拆借给其他银行的联邦基金利率下降,随之,银行系统给市场提供的信贷资本随之增加,促进经济发展。当经济增长过快引起通货膨胀时,美联储反向操作,在市场出售债券换回美元,美元减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严重不足,银行拆借利率升高,随之提高自己基准利率和客户的贷款利率,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
联储调整利率的另一个工具是,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率,迫使银行向联储借入联邦基金,而借息的升高,迫使银行提高自己基准利率和客户贷款利率。在通胀严重和经济过热时期,联邦基金利率可达10-20%,现在由于经济长期萧条和通胀率极低,尽管联储自2015年年底开始加息7次,每次0.25%,仍然只有2%多,被称为零利率经济。
在零利率经济下,联储没有空间再来用调整利率的方法来刺激经济。2008年危机以后直到2015年年底这七年时间的经济发展全靠量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