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怎么怎样?
先说一点,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股票和基金都不是好的资产配置选择(先声明一下本人不是专业人士)。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拿数据说话。 先来看股票,按照一些金融书籍上的说法和国内某些人的实践,一般人购买股票的长期收益率应该为12%左右。但我们来看一组数据[1]: 从1990年到2015年间,年化收益最高的股票ETF是中证500,也只有6%。平均下来每月才1.4%,一年才16.8%。这已经比大部分人估计的要低很多了。而年化收益最低的股票ETF是上证50,居然还有-5.9%!也就是说如果你从1990年开始每年买一点上证50,到2015年你的资产不但一分没多,还变少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买入的那个时候,上证50的估值已经是十年新低了。虽然后来的确涨了很多,但是期间经历过一次完整的下跌,一次的反弹,两次的震荡。在2015年之前,这只指数看起来仿佛是在原地打转一样。如果我们当时买了中证500或者创业板指,效果可能会好很多。但这仅仅是ETF的效果,如果是主动型股票基金的话,情况会更糟。
再来看看债券基金。按照道理来说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肯定是不如股票的,但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债券基金要优于股票基金。但从数据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同样拿中债综合指数来对比,如果从1997年开始投资,到2015年的时候,只花了18年的时间,但是债券的年化收益率居然只有3.8%,还不如存银行。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期间,中债综合指数竟然跌掉了21%,远远大于股票的跌幅!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国的债券市场不发达,利率市场化还没完成,导致债券市场存在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具体可以查看之前写过的这篇文章: 为什么说债券基金是个“坑”? 股票和债券这两种传统的理财工具并不适合普通人。那到底什么才是普通的投资者呢?一般的居民又该配置什么样的资产呢?我参考了一些国内的文献和美国的人均收入统计数据,发现普通人在资产配置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投资过度专注,做到广泛分散。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都不可能一直涨或一直都是跌。如果因为某种意外,比如发生金融危机,那么对你的总资产带来的冲击一定是很大的。所以应该在资金量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资产分散配置在不同种类的资产上。
2、避免一次性全部投入,做好规划分期买入。这样做可以避免陷入“高买低卖”的困境,同时也减少了机会成本。
3、避免以贷养贷,以债养债。这种做法看似没有增加任何负债,实际上隐含了一定的利息成本,而且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目前能想到的就是这三点,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尽早开始投资。钱越多,付出的代价越便宜。如果等到以后钱到了几十万,哪怕只买一点,也要付出很高的交易成本和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