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清算有多少损失?
我来给你算笔账,以某偏股混合型基金的2018年四季报为例(已托管) 其中报告期末的规模是49.56亿元,比较期初的规模46.37亿元,其实增加了3.19亿元。但是报告期末的资产净值却是46.41元,较期初的51.43元,减少了4.76亿元。这两组数字看起来就很奇怪了,不是吗?
这多出来的3.19亿元到底去哪里了呢? 答案就是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以及管理费用! 这笔钱其实就是从投资者的钱里面扣掉的,只不过是经过了托管银行(托管费用0.1%,每年)、销售公司(0.3%,每一千份赎回费3毛钱)和管理人(2%,每年的管理费)的手里。
我们再来看看2017年第四季度,也就是2018年以前的数据 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亏损,只不过在2018年继续扩大了而已。 其实不管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的基金经理都是在做两件事:
一是尽可能降低持仓个股的错判率;
二是降低单一行业的集中度(当然这里说的是概率,而不是绝对值,因为只要投研做好,集中度是可以同时实现风险和收益的目标的) 如果一个基金在行业配置上相对分散,在个股权重上没有过于集中的情况下(比如前十大重仓股的持仓比例之和没有低于50%的),那么对于单个行业或者单只个股的错判基本上不会带来非常可怕的后果——虽然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损失,但一般不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但如果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比如说为了追求高仓位而不得不采取重仓策略的时候,就要注意其中的风险了。
以上都是基于客观情况的分析,但我们投资是为了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基金值得长期持有! 首先肯定是业绩稳定的基金产品,这种稳定不是说一定就要他跑赢大盘,而是说不要出现过大的峰值和谷底,能长期在中间徘徊就好。当然在这里我们考虑的是久远的时期,一两年甚至三五年内的波动并不在此之列。
其次要选择合理的费率结构,虽然基金是有可能亏损的,但这种有可能带来的亏损应该由谁买单呢?肯定不能是我们这些无辜的投资者,所以合理的费率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