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能贷款吗?
5月8日,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一张在麦地里“散步”的身份证,成了当地街道广场热议的焦点。原来,这原来是该镇高庄村21组村民苟天华最近办的‘新务’。
自从三年前开始,因孩子上大学所需学费和生活费全部来源自家的几亩地,苟天华便不再外出打工,专门在家‘务农’。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他索性将自家30亩地全部荒置,闲时下地栽栽苗子,忙时在地里‘散步’,体验体验古人下田劳作的‘乐趣’。”
从播种到收获,人生的每一个脚印都有所依附,或许这便是人生的幸福吧。——题记
“子所言者,其然否乎?”在谈到为什么种地时,当代青年们答案也许同古代文人志士的高尚情操一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生活的美好愿景,“但使愿无违”则是最真实的答案。
但是,在这块日渐繁华却又变得陌生熟悉的土地,耕种还像从前一样珍贵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这个浮躁而又充满机会的时代,一茬又一茬的新新人类在欲望的泥土中耕耘,耕种变得奢侈而又艰难。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劳动人民永远是社会的底层,他们的劳动果实一直被剥夺。
从古到今,从内地到边疆,这片土地上的耕种者就像一群被世界遗忘的孩子,在饥饿、疾病和绝望中等待死亡,等待的尽头仍是希望,就算希望变成失望,他们仍然选择相信。
是的,他们只是相信,在春天播下种子和希望,到了秋天,一定能收获美好和梦想。
但是,他们在春天已经失去太多,有时候已经无关乎生活,只是在岁月流逝中越来越习惯贫穷,越来越害怕面对那个曾扬言要振兴乡村的父亲,或许他早已忘记了儿时的梦想,就像他自己也忘记了生活本身的意义一样。
他继续耕种着,虽然手中是当今最先进的技术,但是他依然选择耕种,虽然他知道,这些现代的科技只不过在他身上试炼罢了。
他的生活将变得怎样?他不知道。但是他的生活一定是艰难的,在城市的霓虹和农村的泥泞中艰难地选择生活。
是的,如果生活是在城市和农村的抉择,他一定会选择城市。
因为他是一个年轻人,尽管他热爱这片土地,尽管他出生并成长于此,然而,生活的残酷却逼迫他不得不背上行囊,在黑夜出发,走向远方。
只是,什么时候,他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在春天收获果实,又或是什么时候才能重拾生活的信仰?
他也不知道。
只是,一旦开始,他一定会义无反顾,不是因为他不能选择,而是因为他已经有了选择。
因为当他再次回望故土时,他看到他在田地里种植的,是希望。
种地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