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区别?
资产:
(一)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企业拥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通常从财务方面理解就是企业能够实际占有,并对它具有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能够取得其经济利益,并可以用货币来计量。如果企业不拥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能够实际控制的,也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
企业实际拥有但不能给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二)资产是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即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事项形成的。这种形成过程确立了区别资产的现实性和潜在性的分界线,使人们能够将现实的资产(已经形成)与仅具有财产潜力的事项区分开来。
(三)资产是为企业 future 经济利益服务的资源。作为企业资产必须具有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没有这一能力,既不能进入企业的资产。例如:消耗掉的原材料、燃料;固定资产已老化且不能再用的、无法收回的货款、无法再支付的应付款等,虽然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也可能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但也不能算企业资产。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所谓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即注册资本各投资主体实际出资额,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资本公积不直接表明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而是企业由于接受捐赠、资产重估增值、资本汇率折算差额、股权投资准备金及其他原因形成的投资者共有资金(包括资本溢价等)。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公司制企业按规定 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等,也应通过“盈余公积”科目核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储备基金等。企业的盈余公积,既可以用于分配给投资者利润,也可以按规定用于弥补亏损和转增资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企业用盈余公积分配给投者利润、弥补亏损和转增资本,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的增减变化。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