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贷款怎么还?
为解决贫困户贷款还款难题,让贫困户敢贷、愿贷、能贷,实现“应贷尽贷、能贷尽贷”“贷得到、还得上、有效益、有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充分利用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了党委主导、农信主推、政府主抓的“党建+金融”模式,按照“党委引领、农信服务、政府协调、群众参与”的思路,着力提升“党建+金融”服务能力。
“党建+评级授信”。在“党建+评级授信”上,由村支“两委”、党小组和村民代表以户为单位对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并形成初步意见,由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收集整理评议材料后形成贫困户信息和拟授信金额,再行由村支“两委”、党小组和村民代表进行二次民主评议,农村信用社综合民主评议意见、拟授信金额和贫困户实际资金需求,现场确定授信金额,实现“应贷尽贷、能贷尽贷”。
“党建+产业扶贫”。充分依托村党组织自身优势,村党组织、政府和农村信用社签订“党建+金融”服务协议并召开签约动员大会,组织贫困户在村党组织和农村信用社“双包保”人员的“一对一”包保跟踪下,自愿成立合作社(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所得贷款资金以“特惠贷”资金入股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使用,村党组织加强过程监管并协调处理相关问题,农村信用社实时了解贷款使用情况,并做好跟踪服务,形成“贫困户自愿贷、合作社集中用、村党组织全程管、贷款有保障、户企双受益”的良性循环扶贫机制。
“党建+风险保障”。各乡(镇)党委政府、村党组织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党建+金融”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协调农村信用社及时发放“特惠贷”扶贫贷款,协调做好“特惠贷”资金监管、跟踪问效工作,并帮助化解、处置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做好对贫困户的“特惠贷”授信和用信工作,对符合贷款条件、有资金需求、有劳动能为但无产业支撑的贫困户,实行“应贷尽贷、能贷尽贷”,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四类”贫困户严把审查审批关,不予发放“特惠贷”,并对“特惠贷”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监督管理、跟踪问效。
“党建+信用提升”。农村信用社每年从所获“特惠贷”资金的利息收入中,按一定比例计提贫困村风险补偿金,专项用于“特惠贷”风险补偿和风险防范。县扶贫办优先将已发放“特惠贷”且全部按期还款的村组作为“整村授信、整组授信”整村推进信用村创建工程的重点村组,予以申报创建“信用村”“信用组”;对“特惠贷”逾期率高于2%的行政村和村民组,将暂停享受“特惠贷”政策,待不良率降至2%以下后方可继续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