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会倒闭吗?
当然会! 2014年,中国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中汇集团,就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 2018年开始,国内陆续有P2P平台暴雷,比如微贷网、网利宝、理房等,这些平台的背后都有大型的金融集团作为股东或关联方; 而在今年疫情冲击之下,全球范围内更是掀起了一股破产潮,仅五月就有11家金融机构申请破产或清算,包括5家典当行和6家小额贷款公司。
虽然从数量上还不算很多,但也显示了在特殊情况下,一些金融机构也难以抵御经济下行和交易对手风险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机构破产事件就已经不在少数,即便是作为现代金融体系支柱的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根据美联储统计,2007年至2013年间,美国共有四次较大规模的银行金融危机,共计121家银行被警告或接管。 而我国也出现过多起银行危机事件,如海南发展银行因流动性紧张而停业,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因投资失误导致巨额损失,最后宣告破产。
之所以提及这些案例,并不是意在证明金融企业就一定会破产,而是在指出即使金融机构面临危机,也有相应的法律机制能够对其实施处置,从而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目前,对于存在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会通过预警、提示、警示等方法对其进行监管,如在风险暴露之初提出预警,提示可能的风险点;在风险扩散之时发出警示,揭示风险的全貌;在风险处置阶段引导市场,告知市场的变动原因以及可能采取的调控措施。
同时,为了化解金融机构的破产风险,国际上通常采取政府兜底或国有化处理的方式来降低社会损失。 而近年来,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监管框架也在逐步完善,行业整体朝着规范的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