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的原因?
“独角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UBS(瑞士联合银行)于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当中,原话是“在中国,有75%的独角兽都聚集于互联网行业;在北美地区,这一数字达到了68%”。 随后,“独角兽(Unicorn)”一词迅速风靡全球创投圈,成为创业者眼里“最靓的崽”、投资人疯狂追逐的目标。 那么,为什么“独角兽”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呢?
首先,我们从定义层面来探讨这一问题。根据《牛津词典》,“独角兽”的原意为“未被认可的初恋”,后来被引申指“未婚的仙女(或精灵)”。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独角兽”,则是一个经济含义丰富的现代术语,特指那些成立时间较短(通常不到10年)、估值达到独角兽级别(一般认为超过10亿美金)但未上市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具有某些独特的属性,让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通过总结国内外诸多“独角兽”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普遍具备一些重要的共性:
第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独角兽”大多诞生于互联网行业,因为互联网具有渗透性强、传播快等特点,所以只要做好用户体验、占领用户心智,就能获得庞大的用户数量,从而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进而取得市场主导权。因此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先抢占市场,再考虑赚钱。 第二,拥有独特且不能复制的技术或商业模式。 很多“独角兽”在企业初期就会获得广泛的关注,原因正是因为其拥有独特的技术或者商业模式,而这种特点和先发优势通常是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
第三,充分利用外部战略资源。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那样成功的“独角兽”案例,其实背后都有着强势的外部产业资源或者资本力量的加持。 “独角兽”之所以受到热捧,是因为其兼具了规模和潜力两大特征。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又红又专的企业正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标的。而对于创业者来说,能够成为“独角兽”意味着成功找到了创业的“蓝海”。
一、市场规模巨大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文化娱乐等行业,它们均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和市场红利,以及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从世界主要国家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文化娱乐等方面存在显著优势,美国在企业科技、健康医疗和汽车交通等方面存在显著优势。从市场规模看,我国13.8亿人口规模超过美国(3.25亿)和欧盟28国(5.08亿)人口之和,国内生产总值达82.7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二、资本助推创业创新热潮,风险投资数量迅速增长。2017年,全球新成立的独角兽企业共164家,其中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有160家,占97.6%,而中国的独角兽企业绝大多数得到了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我国资本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包容性、覆盖面不断扩大,资本市场在投资、融资等各方面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截至2017年底,我国创投机构管理资本量规模达9000亿元,累计投资了9万个项目,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居全球第二。其中仅2017年,我国创业投资案例数为10840起,投资案例数增长41.3%,投资金额达2169亿元,同比增长154.7%。创投机构不仅向优秀创业企业提供大量资金,而且通过投后管理等增值服务为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极大促进了独角兽企业的快速涌现。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实体经济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强力支撑,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为新经济提供了优良的制度环境,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为独角兽企业快速生长不断培育着土壤。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正稳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在服务新经济发展方面的制度建设持续强化,融资、交易、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基础性制度逐步完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拓宽了新经济的融资渠道。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为独角兽企业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