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要交几次税?
这个问题有点模糊,我尝试解读一下: 1.什么是“几”次税的问题;2.谁应该为税款负责——企业还是个人;3.哪个阶段纳税问题——是在收入产生之前、取得之后还是在报账之时 第一个问题比较好理解。以增值税为例,一般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月报的话每月申报缴纳一次,季度报得每季申报缴纳一次,年度申报的每年申报一次。小规模纳税人的经营税每月报一次。 这里需要区分企业和个人这两个概念。对企业的征税遵循的是“法人税务原则”——一个纳税主体就是一个纳税人,谁收钱谁负责。因此企业作为法人要承担全部的纳税义务。而个人一般仅承担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有特定情况的除外),当然对于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同为个人,则二者都要承担纳税义务。 在实际中,由于存在“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等问题,企业办完相关手续后,其登记注册信息便自动归集至相关管理部门使用,在此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企业办理完相关税务登记后,税务部门通过系统能够查到相关登记注册信息的情况,这时企业只需按时纳税申报即可。
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涉及税法规定较多,而且实践中也存在不少争议问题。企业承担的税费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法定义务必须要缴纳的税款,比如增值税、消费税等流转税和附加税费;另一类是作为基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对前一项问题的处理相对简单一些。目前绝大多数的行业,都实行的是“先缴税再报销”的制度,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发生经济业务活动时就需要确认相应的涉税事项,进行纳税申报,待发票报销时,税务机关依据发票载明的税额予以认可,也就是说在企业取得发票之前,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纳税义务。不过也有例外情况,比如说针对建筑业的预收款,就是属于收入的提前入库,这个时候其实就已经完成了应纳税款的计算,只是没有达到支付条件而已。
而对于后一种费用,因缺乏明确的规定,各地方、各部门的处理也不尽相同,尤其是面对新出现的一些互联网+的涉税事项,很多做法都是“自定规矩”,这就需要纳税人多长一个心眼,尽早规划好自己的涉税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