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里面有庄家吗?
公募基金没有庄家。 所谓“庄家”的概念,在金融市场里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能控制行情走势或者能够操作市场的人;另一种是指某金融资产价格的交易者,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先于大众买入或卖出,并以此赚取利润。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由于其必须公正、公平、公开的对待所有投资者,所以不存在 “操控价格”的可能,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庄家”。但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能因为其资金量较小,无法左右市场价格,就会有人将其与基金进行比较,认为其是“被收割的韭菜”,其实这是不对的。
如果个人投资者通过研究之后发现某只基金的价值被低估了,那么就可以提前买入,等行情上涨之后再卖出,这种通过自己研究然后赚取收益的方式,和基金通过集体的智慧和能力来取得超额收益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参与的程度和方式不同罢了。 而对于私募而言,由于其在资金规模、投资方向等方面相比公募有更大的自主权,并且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来选择进出场时机,所以存在一定的“庄家”性质。但私募基金也受到监管机构的管理,且相关信息需要向有关部门备案,其运作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律要求,不能为所欲为。
在庄家横行的股市中,庄家一炒则涨,不炒则趴着起不来。而在基金市场中,有庄家吗?它有没有可能被庄家抬起来呢?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基金业的规模来看,庄家连“小偷”们都算不上。
如果以一家庄家能操纵一只股票的标准来衡量,基金完全有被庄家“吃”的可能。一家基金的流通股规模平均也就5000万到1亿左右,有的大盘股则在5亿以上。而以中集B为例,一家庄家连续10天都在5000万以上吃进股票。这种吸货的量级,吃掉5000万股不难,甚至吃掉两家、三家也不难。而基金普遍规模较小,也增加了被人“吃掉”的可能。
但在这种可能性的背后,基金被吃而被庄家操纵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这主要因为基金是一种组合投资,而且投资品种90%以上是股票。一家基金持有20多种股票属于少的了,普遍有30多只、50多只。如果庄家想控制其中一家,对整个基金而言,也就是控制了2%—3%的单位,这100匹马中增加了一匹“黑马”,不会影响什么。此外,由于基金投资的股票太多,想把所持股票全部控制,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
从1998年6月起,基金实行同台竞技,每月要公布单位净值和基金业绩。这实际上对基金的炒作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促使基金经理人把注意力重点放在行业分析和个股的优劣选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