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数据中心定位?

董晗玥董晗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举个栗子 某大型银行拥有几千台服务器进行交易和风控处理,每天产生大量业务和数据流需要存储、保护和分析;又如某航空公司拥有几百台服务器来支持各种业务(售票、值机、会员卡管理等等)和数据流转;再如某网络零售公司拥有几十台高性能计算机提供商城的购物体验以及订单的处理。 显然,上述公司的数据量都是非常大的,因此对数据中心的硬件资源、网络带宽及安全性要求都非常高——这些要求往往价格不菲。不过这类公司一般资金充裕、负担得起高昂的数据中心费用。

然而对于许多刚刚踏入信息化门槛或者经费有限的小公司来说,一方面无法承受高额的数据中心费,另一方面对数据的保密和安全性的要求也并不像前者那么高。那么,他们是否就没有办法实现信息化的目标了呢?答案肯定是no!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云时代的到来,许多创业型公司借助第三方云平台的优势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实现大数据存储、算法快速验证、在线数据分析等功能。

因此可以说,在云平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场景和业务量,采用合适的架构模式,就能满足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了。 当然,大企业也有自己的烦恼。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业务量的成倍增长,以往单机可轻松完成的工作现在却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成本才能实现,如果此时出现一台服务器乃至整个系统运行故障,则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面对这样的“噩梦”,大企业往往采取建立多个数据中心的方式防患于未然。然而,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因为建设、维护和管理多个数据中心不仅耗钱而且耗时费力,很多企业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转而求助于第三方IDC服务商,通过租赁IDC机房的高端端口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同样,对于一些刚刚涉足信息化领域而又想展现雄厚实力的新兴产业,也可以借助IDC服务来完成起步阶段的使命从而避免自己直接搭建数据中心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厍枫薇厍枫薇优质答主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数据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企业对于数据的使用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视,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连续性以及高性能的数据访问,需要更专业和更全面的基础设施来保障,这时企业考虑建设数据中心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对于拥有多个数据中心的企业来讲,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多数据中心的定位以及负载均衡和备份关系,一般而言,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区域:距离业务实际发生场所要尽可能接近,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这种情况下为了应对区域故障、灾难等风险因素,需要在地理上相互隔离的区域建设容灾中心,可以采用中央与地方结构或地方与地方结构

第二、业务:数据中心可以按照业务进行划分,比如电信行业的用户认证计费、营业以及客服系统等等,将同类业务集中管理,这样有助于数据集中管理和系统简化,降低总体TCO。

第三、类型: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实际需要选择数据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对于企业信息部门来讲,可以按照计算密集性和数据密集性进行数据分配,而对于整个企业来讲,可以按照生产型(实际业务运营系统、开发测试系统)和管理型(ERP、OA、CRM、BI等企业内部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区分。

对于多数据中心之间的备份和负载均衡关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一、 备份本身是一种数据保护策略,通过在数据中心之间实施数据备份技术,使发生灾害时,可用备份数据中心接管生产型应用,确保业务持续。

二、 负载均衡则是为了使服务器的负载更加平均,提高整个对外提供服务的处理能力,是多数据中心提供更强的综合计算环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