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的系资产?
这个术语在财务管理中比较常见,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且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总称。由于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故而在财务管理中通常将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称为资产的“显性”形态;而将企业所拥有但无法用货币计量的或有债务、未确认融资费用等称为资产的“隐性”形态。 这里的所谓“能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增加的可能性。
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相比,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资产属于狭义的资产概念,它是在所有者投资的基础之上所增加的价值的总和。这些增加的介值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资产既是现实的又是潜在的,既是过去的又是未来的。
广义的资产概念还包括负债。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其负债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维持其运营所必需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来购买设备,那么企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从这个角度看,负债也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当然不能完全等同于资产)。只不过这种经济资源的来源是企业向投资者和债权人借入的款项。广义的资产概念可表述为:资产是企业过去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由企业全部要素费用形成的各种财产及其权利的全部集合。 所以,按照广义的资产概念,所有的合法的经济资源都属于资产的范围。既包括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也包括不能用货币计量,但却真实存在的各项资产。
企业资源一般是指一个企业所控制或所掌握的、能够带来未来收益或竞争优势的要素投入,它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三类。
有形资源一般包括设备、厂房、设施、原材料、现金等。如企业产品的包装及其外观形象、厂名、厂标、广告标语等,都属于企业有形形象的范围。这些有形形象是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因为它们是人们在认识一个企业时,最初最直接的感性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有形形象决定了企业形象的性质,同时也给企业形象确定了基调。这些有形的形象,有的是物质产品,有的是信息产品,均具有一定的可视性、可触性,是看得见、听的到和可以描述的。可以称为企业形象的外在特征。
无形资源主要指技术专利、商誉、企业网络及商业秘密等。如企业的管理风格、员工的职业道德、企业的价值观及企业规范,企业的文化传统、人际关系状况等。属于企业形象的无形形象。企业有无形形象大多是企业的文化及其观念的产物。它往往是通过企业领导群体与企业全体员工的长期努力,在企业内部及社会上逐步形成和培植起来的,因此,是企业知名度与信任度的基础。同时,它与企业的有形形象,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共同构筑了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这些要素一般不具有可视性,不可触碰,无形和不可计量。但它们却是人们在认识一个企业时,经过一定理性的抽象思维而得出的结论与认识,可以称为企业形象的内在特征。
组织资源则是企业一系列制度、程序和管理实务的组织体系。包括一个企业中不同分工的各个职能部门的配置、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力配置及相应的管理活动等等。一般来讲,有形资源与大部分无形资源属于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而组织资源则是企业“掌握”的资源。
企业的系资产主要有企业员工、企业组织及企业文化三类。
企业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它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构建企业核心能力最重要的要素。在现代企业中,企业要培养和形成核心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能力及其知识水平的高低。企业员工作为企业资源的最核心部分,必须通过学习,在企业内不断积累,才能形成,它不象其它资源那么容易买到,或者被复制或仿造。
企业组织是指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关系。一方面通过不同分工的各企业职能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通过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力配置及相应的管理活动,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组织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保障。企业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不断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并使它不断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核心能力赖以存在的坚实基础。所以,企业组织,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内部的核心组织结构,是培养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制度环境与组织保障,是现代企业核心能力的制度基础。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植的全体企业员工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其企业风貌。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单元,与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共同心理导向的反映,也是企业外部公众对企业形象的综合认识。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培育和经营已构成现代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升的一种重要机制。因此,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内部的核心文化结构,是培养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根本动因。
上述三种要素,既决定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性质与构成,又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获取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