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几次变动?

楼雨远楼雨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1993年12月底,财政部以(93)财法字第065号印发《企业财务通则》; 主要内容是对过去长期实行的由国家统一规定具体会计处理的作法进行改革,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处理自主选择权,但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应当遵循政府规定的导向。

2、1997年8月,财政部以(97)财会字第24号印发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对原有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格式进行了调整; 同时,还以(97)财会字第25号文发布了《会计制度基本文件的主要内容》,对企业会计核算所依据的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作了明确规定。这两个文件成为1998年起实施的《会计法》及以后制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立法基础。

3、2000年12月,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了国有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会计核算必须遵守的税收相关规定; 为配合这一条例的实施,国家税务总局在2001年末颁布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这些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为日后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订提供了重要依据。

4、2001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的通知(财会〔2001〕33号)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共五章,三十六条,对会计的性质、职能,以及会计的基本前提、假设,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的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等作出了规定。

5、2001年底启动,2006年完成,修订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同时,为了规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印发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指南。这些法规的制定,为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订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成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源泉。

林志学林志学优质答主

198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同年8月,该办法所附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经修改后颁布执行,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逐步走上了法制轨道。1992年至1998年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以及 13 个分行业的实施细则,1998 年修订了其中的 6 个行业的实施细则,会计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大大提高。近几年特别是 1999 年起,对会计制度的改革又采取了新的思路,在准则与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对会计制度实行 “ 2 + N”的模式,即在 1999 年公布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版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水力发电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类型企业,分别制定具体的会计制度,对上述企业在遵循两版制度的前提下,有关核算办法和会计科目等进行补充规定,以体现重要性原则,使这些类型企业的会计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会计信息提供中的随意性。

经过以上改革以及今后对两版新制度的不断修订与补充,将最终形成一个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以行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为具体核算办法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国家财政部门还对其他各种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新近已经颁布的制度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等,以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统一、协调、规范、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