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哪里是学区房?
2015年,我在北京朝阳区花乡买房,当时对学区没有什么概念。 买完以后,我认识了房东,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房东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他告诉我很多关于这个小区的故事和秘密,也教会了我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
房东是清华的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定居。三年前因为想回中国发展而回国,恰好我的房子也要出售,我们就这样认识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很直接地问我为什么买他的房子,是不是要给孩子入学的。我说是的,他告诉我这个校区虽然好,但是学校实行的是学区制,就是划片招生,哪个学生也不能多占一个学位。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小区之所以房价高是因为这里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学区。第二实验小学可是大名鼎鼎,它是北京唯一一所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托管的学校。同时这里也是朝阳区重点小学,每年小升初能进重点中学的人非常多。
但这个学校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非常注重成绩,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太多培养。而且由于是学区制的缘故,每个学期都会有几个班级的学生因为成绩的原因而被调出去,成为“问题班”。这些“问题班”的学生通常都是基础比较差或者家里没有能力做课外辅导的。
后来,我搬了家,和房东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是每当我想起他时,都会想起他站在阳台上面冲我微笑的样子,以及他让我品尝他美国进口的咖啡时那自豪的表情——他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为了回到中国而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 而在我搬到新的住处后不久,就听说原来的小区被有关部门给拆了,用来建保障房。
在北京,学区房是指房产证地址所属的学区范围内,可按相关规定上指定小学或中学的房产。在北京一些老城区,往往一个胡同、一个四合院,就可能对应同一所学校,这类地区“学区房”特征非常明显,而房价也相对较高。
在北京各城区中,学区房在西城区、东城区表现最为抢眼。这两个城区中几乎每条胡同、每个社区都有“名小”、“名初”,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因此也推高了价格、租金。
近几年,“学区房”概念已经从老城区逐渐向新兴城区扩展。在中关村科技园、望京、酒仙桥、回龙观、天通苑等新兴居住区,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富商大贾等,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部分家长不惜重金在这些区域购买“学区房”,以期孩子可以就近接受质优的教育;在一些新兴城区,“学区房”还拉动了区域房子的整体升值。
一般来讲,北京“学区房”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名校划定的重点片区内的房子,这类能100%确保就近入学,一般离学校很近,价格最高;第二类是在重点片区外,但仍在对口中学片区内的房子,这类一般采取摇号派位入学,最终并不能确保就学,价格比第一类“学区房”低20%左右;第三类为“预备学区房”,一般指所住房产不在对口片区内,但符合统筹入学的政策,这类距离“学区”较远,且不能确定是否能最终就近入学,价格较第一类“学区房”低40%左右。但无论哪类“学区房”,价格、租金都远高于同区域、同品质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