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产能比怎么算?
这个公式是静态的,意味着以静态的数据进行计算。实际上,随着产能的投放和时间的推移,整个项目的盈利情况会发生变化(可能项目最终亏损、也可能最终盈利)。用动态的眼光看这个问题会更合适一些。 假设项目投产后每年产量和销售价格都保持不变,并且销售价格高于成本的情况维持N年。那么,第0年,产品生产成本为10元/件,销售价格为20元/件;第1年,生产20万件,销售20万件,增加利润100万元;……第N年,生产20万件,销售25万件,减少利润50万元。 N年后,该项目到底盈亏如何,还要看最初的投资能否收回、以及是否还有额外的资金流入。如果最初的投资在N年内全部收回并盈利30万元,则这个项目最后总体是赚钱的;反之,则亏本。
如果N年以后价格出现下降,而仍然维持原来的生产能力,那么利润会大幅上升,原先亏本的生意一下子就成为赚钱的项目了!
当然,实际的情况会比这复杂得多。比如说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同,前期的研发费用应该加到初始投入里吗?引进的生产设备是按直线折旧还是加速折旧?销售的提成/返利应该怎么核算更合适?……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核算结果。 但无论怎样,投资产能比作为一个粗略的估算指标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在缺乏更加详细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一个初步的判断依据。
产能利用率是指实际产量与理论产能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
产能利用率=实际产量/理论产能X100%
=(计划总工时-停工待料工时-停工待机电时-停工待模具工时-停工待工艺工时)/计划总工时X 100%
式中:
计划总工时:根据计划产量及生产单位产品时所需的标准工时来计算得出的,即:
计划总工时=单位标准工时X计划产量
标准工时一般根据理论产能决定,即:
单位标准工时=8小时/台/班(理论产能)/每班能生产的单位产品产量
停工待料工时、停工待电工时、停工待模具工时均指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生产线停工所损失的工时。以班为单位,一般为8小时。
举例说明:
某工厂每天有8条生产线,每线每8小时班能生产60件产品,本月计划开20天,共160个班,单位标准工时为0.133小时/台/班(每8小时为一班),如果本月停工待料导致1条生产线停1天(即8小时),停工待电导致1条生产线停0.5天(即4小时),停工待模具导致一条生产线停1天(即8小时),则:
理论产能=每班产能 (每线8小时产能)X每线开班数X生产线数=60 X 20 X 8 = 9600件
实际产量=理论产能-停工待料产能-停工待电产能-停工待模具产能-停工待工艺 = 9600-60-30-60-60 = 9390件
计划总工时=单位标准工时X计划产量 = 0.133 X 9600 = 1277 小时
产能利用率=(计划总工时-停工待料工时-停工待电工时-停工待模具工时-停工待工艺工时)/ 计划总工时 X 100%
=(1277-8-4-8-8)/ 1277 X 100% = 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