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东莞如何合作?
个人觉得,深莞的合作是历史必然的,其实从地理上是分割不了的。 首先,从自然地理来看,广州和佛山是割不断的联系,而深圳和东莞也是分不开的。
我们都知道,深圳的前身叫做宝安县,是由宝安、光明和大鹏组成的。其中光明是大山的名字,大鹏则是由三个村子组成,中间一个村子叫做王母村,两边分别是黄麻埔村和大王洲村。这里就是《大鱼海棠》的背景地之一。
后来国家要在深圳建设一个出口加工区,就拆除了王母村,在其他两个村庄上分别置了出口加工区和配套的生活区,这就是后来的科技园和东部的华侨城。而留下的大片土地则建起了工业园,用于引进外资项目。这些工业园都位于广深高速公路旁边。
20世纪80年代,东莞以“三来一补”方式引入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先后设立了虎门服装区、常平家电区等,也都是在高速路边设立的工业开发区。那时候从南头关(现在已经是深圳机场)到东莞常平只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深圳上班,住在东莞是很常见的事情。我的父母就在那个时代从乡下搬到常平定居,在工业区附近买了一套房子。
1994年,为了加快特区内外经济发展,促进特区产业和珠三角各地共同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深圳环城国道和东莞环市公路的决定。
我老家就在这两条路的交汇点附近,所以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每天有很多拉土方的车经过家门口,把周围的土地都填了起来,然后建立了各种工厂。我也记得当时家里人说,以后这里会建一个非常大的保税区。
第二,从城市地理角度看,深圳和东莞是典型的“相邻不近”,属于广佛都市圈、深莞惠都市圈边缘的中心城市。这两个城市距离很近,但是中间有一个广连深的三角地带,这个区域文化上属于广府文化,经济上属于广州经济圈和深圳经济圈。
根据最新的数据,这个三角地带目前的城镇化率只有57%左右,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的比例也只有31%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5%;而且GDP只有6500亿元左右,还不如苏州一个普通城市的水平。如果算人均GDP的话,也就相当于欧盟国家瑞士的水平,也就是比发达国家起步阶段稍微高一点的状态。
第三,从交通上看,目前深圳和东莞之间只有一个常虎高速公路连接,而且经常会发生堵车的情况。如果能新建一条高速公路,或者至少是一条快速干线,对两地协作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当然,可能有人说可以走铁路,可是现在经广州到东莞的铁路有广深铁路和广深铁路复线,客运有地铁和城轨,货运有铁路和南沙港疏运铁。这四条铁路已经足够用了。
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广深间的铁路不是高铁而是普铁,这就会让沿线地区受到极大的制约。比如要建一条新高速公路就要考虑噪音问题,要新建机场就得考虑跑道长度的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