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上证指数什么意思?
“上证综指”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简称“上证综指”; 1991年7月15日正式发布于《上海证券报》上; 上证综指最初只有9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样本,2014年7月1日起改为380家,计算方法为: 对指数股的总市值加权计算得出的指数。总市值=成交金额/收盘价(前复权)——即股票价格乘以股票的流通股本数。 上证380是指以上海交易所全部沪深A股作为样本,按照市值和流动性两大指标进行排序,选取排名靠前的380只股票作为成份股,以反映沪市主要上市公司总体表现走势的指标。 目前上证380有380只股票,与上证指数、深成指数一样的是都是按股数加权的,不同的是上证380是根据流通股本的多少来计算权重值的。目前根据数据测算,每10万元资金投资上证380相当于平均持股1.4万股左右,而之前的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平均每万元资金大约只有600多股。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数据都是以上证380指数的价格为准了!
优质答主
1、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价格 是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全部上市证券中,按总市值加权平均计算出的一个代表该交易所所有证券价格的指标。它反映的是整个二级市场(全部)的股票价格水平情况,是股市运行的风向标,可以反应大盘涨跌和投资者情绪变化的情况,也是分析股市行情的重要依据; 这个数值一般是在交易日的每个交易日9点半到下午3点50左右更新一次,有两次的值,比如上午是4867.52,下午是4839.39,就表明上午上涨或者下跌了约28个点,而收盘时又回到了原来位置。这个值是动态的且会不断变化的,但一般不会变动太大影响股价走势,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考意义不大。但是需要知道其值的变化情况以及判断其未来可能的走势以便在投资决策上提供一些依据。
沪市A股市场主要指数包括上证综指、上证50、上证180、上证380、上证红利、上证30和上证治理等。其中,上证综指是反映沪市整体走势的核心指数。上证50、上证180和上证380指数则是覆盖沪市主要大、中、小盘股票的指数体系。
上证指数以“点”为单位,基点为100点。沪市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上市时定为100点,并以此为基点逐日计算。
每一交易日开市前,以上一交易日的上证指数作为基期指数;其后各时点,以上证指数的基期指数为100计算各时点指数。收盘指数即为次日的基期指数,次日以此为基点计算其各时点指数。
上证指数简称上证综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上证指数自产生以来,一直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该日盘中股指为100,采用计算加权综合股价指数的方法编制而成。
上证指数在每个交易日开盘及盘中每分钟、收盘分别计算发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