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怎么办?

仝蓓莉仝蓓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僵尸企业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凯恩斯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动态关系,即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认为: 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并不会立即消失;只有当价格上涨到某个临界点之后,失业才会开始减少。这个临界点称为凯恩斯失业平衡点。 在凯恩斯失业平衡点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由劳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正常失业率)。高于凯恩斯失业平衡点,失业率会大于自然失业率;低于凯恩斯失业平衡点,失业率就会小于自然失业率;在凯恩斯失业平衡点上,失业率和物价水平达成均衡。 据此,凯恩斯主义主张治理通货膨胀应当实行温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避免刺激过度导致经济过热,产生失业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副作用。同时,凯恩斯主义也指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边界,超过这一边界,政策效果将不明显甚至失效。

20世纪7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的这些观点得到了实践上的验证。在国际社会上凯恩斯主义被奉为经典。 中国自1978年开启市场经济进程以来,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通胀,一次是1988年到16%,一次是2007年至40%,这两次通胀都伴随了较严重的失业问题。但是,中国在处理这两次通胀问题时所采用的手段是有区别的。

1988年的通胀问题主要源于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上游行业普遍利润率较高且具备定价权)、外贸顺差加大、外汇占款增加、央行被动买入资产推高流动性(广义货币供应M2增量达到13.5万亿)造成的,因此当时的应对之策主要是控制流通环节的成本(如治理烟草垄断、提高电价等)、加强税收、紧缩银根等。这些措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物价上涨得到控制,失业情况也有所缓解。

2007年的通胀问题成因更为复杂,既有国际石油价格暴涨、有色金属价格飙升、大宗商品价格翻番的因素(称之为输入性通胀),也有国内产能过剩(钢铁、煤炭等)、经济运行效率较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基础货币投放(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近30%)过量、信贷投放过度(银行新增贷款高达27.77万亿元)导致的内需膨胀。这次通胀的治理难度远胜往年,除了采取上述控制流通环节成本、增收税收的办法外,还增加了经济增长的预期成分——实施结构性减税,大幅度降低中小企业负担,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2009年上半年宏观调控措施的跟进,物价上涨逐步得到遏制,就业状况也逐渐改善。

目前,国际上通说的僵尸企业是指受到高物价水平的扭曲而存活下来的亏损企业,其存在主要是因为行业处于垄断或者政府管制状态导致的。在中国,这类企业主要来自于国有部门,尤其是传统产业中的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它们因为享有政府提供的某种形式的补贴(或低价供应的土地、能源等资源)而保持盈亏平衡或微利,但这种补贴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反而因为低效运行浪费了社会资源和资金。

从凯恩斯主义的视角来看,中国的这部分“僵尸企业”事实上是可以复活的,前提条件是把价格杠杆(包括利率、汇率、税率)发挥的作用放大,让市场机制的作用释放出来,激活微观主体的活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这个过程必然伴随阵痛,特别是对于国有经济的调整,可能带来相对较大的损失。 但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无疑是最有效率、最符合经济原理的做法。否则如果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硬裁撤,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和负面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