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压力有多大?

商优雅商优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北京生活的人,其实很少有机会能见到北京的黑暗面——这话说起来可一点都没有贬低的意思。 作为一名在帝都生活了十几年、即将步入四十岁的“老北京”,我觉得我可以说这句“极少有机会看到北京的黑暗面”的话。

为什么这么说呢? 北京的媒体非常发达,各种新闻层出不穷;再一个就是网络的普及,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事情的真象;再者,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你在网上发表的言论也会有人关注到——这就是网络时代带来得改变。 所以,相比于过去,现在人们看到的北京是越来越真实、也越来越干净的一面了。

而曾经作为首都的“黑色时代”——那确实是只有本地人才会知道的一段过往。 以前,北京有个外号,叫作“首恶之城”(这个说法来自一本讲旧时京师官场的书,名字忘记了);以前的北京还有“鬼都不拉屎”的说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和说法呢? 因为以前的北京真不干净! 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往事。 我小的时候,大概十多岁吧,和几个小伙伴在街头玩,天色已经晚了,于是我们准备回家。可是在经过一条窄巷的时候,突然冲出来两个拿着棍子的社会青年,他们看着我们就说:“小子,长得挺瘦小啊,身上应该带点家伙什儿。”说着就要动手打人。当时我们都不敢反抗,于是挨打之后落荒而逃…… 后来我才明白,那天我们遇到的是流氓,而不是劫匪或坏人——因为劫匪不会只抢你的钱,还会杀人。 而像这样的事情,在以前真的不算什么。你想象一下,六、七十年代,到处是破烂的胡同、矮房顶的平房,到处都是垃圾;那时候还没有垃圾焚烧厂,夏天的晚上,垃圾场附近都是飞着的苍蝇……而在这样一座城市里长大的人们,你能想象吗?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过去的那些黑暗,比如过去有很多偷自行车和钱包的小偷,你骑自行车上学或者上班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盯着自己的车子,因为它有可能就在你回头的一瞬间被偷走。

除了自行车以外,那时候手机也不普及,所以大家出行都要带钱,可是钱却是非常容易被盗走的——因为你要么把钱放在容易被盗走的地方,要么就把钱藏起来,如果钱放在明处,你可能就不得不每天带着钱,直到回家。 当然,还有更危险的事情,比如说过去有很多吸毒的,他们只要看到人就会上去求吸,如果你拒绝他们就生气,甚至打你,那时候也没有禁毒这个词,这些毒品贩子就被称作“吸大烟”的。 还有很多很多不干净的行业,我在这里也就不一一说了。

总之,过去这座城市的另一面,确实不是那么好的一面。

贝奂农贝奂农优质答主

北京人,有三怕,一怕上厕所,二怕交通堵,三怕房价不断涨”。这虽是一句调侃语,但道出了近年来北京人所遭遇的城市病痛。作为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特大型城市,随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北京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严重,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日益突出。

北京是一个多中心的特大型城市,人口和岗位分布在多个中心和边缘集团,居住地和就业地相分离造成了巨大的通勤需求。北京的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里程相对不足,在出行量逐年快速增大和多种出行方式竞争的压力下,地面公交客流量逐年下降,但承担的线路长度不断增加,服务效率不断降低。公交发展压力增大对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巨大的人口基数影响下,北京的交通需求总量和空间分布变化复杂,各类资源、设施、政策的综合调控影响难以量化评价。此外,城市内不同区域间的功能和出行特点差异较大,局部区域因重要活动和事件影响导致交通量剧烈波动的情况也较常出现。

与此同时,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决策者、管理者、出行者普遍面临信息不全面、不及时的问题,科学决策、应急指挥和出行引导缺乏可靠信息支持,北京在交通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多元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