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无基金说明什么?
首先,“股票无基金”这句话有语病,应说成“没有通过基金方式介入股票”才准确。 其次,根据题主的描述,可能题主本人是打算或者已经通过投资基金方式参与股市,但是不知道为何亏损了。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改成一个更简单明确的问题——为什么我要买基金却亏钱了?!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主动投资 和 被动投资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买入基金产品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 这个原因会影响后续的一系列决策,例如是否应该赎回以应对市场下跌或追加资金以扩大投入规模。所以搞清楚自己的动机至关重要。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买基金就是为了赚钱啊!这当然没错,因为钱没了就是亏了。但如果你仔细想想,你买入基金的初衷只是单纯地为了在牛市里面赚钱吗? 恐怕不是这样吧。 你肯定还有另外的原因,例如: “我想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参与到股票市场当中去”“我喜欢这种交易的模式和过程”“别人都说指数基金能涨,那我放心地长期持有就行了”“我觉得现在的估值很低,后面一定会上涨”等等....
诸如此类的话,表明你可能是一种 主动投资的行为。 与主动投资相反的是 被动投资,也就是你不考虑任何市场的波动情况,一切完全交给时间。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定投指数基金。
很多人一开始了解指数基金的时候,都会被告知“指数基金的收益和风险都来自于其跟踪的股票指数,跟基金经理没有关系,任何所谓的选股技巧都不可能让一只指数基金跑赢大盘”。于是很多原本想借助基金经理智慧投资的散户,转而采用被动投资和定期定额的投资策略。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如果投资者最初只是想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于证券资产的需求,然而结果却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基金经理、追踪风格等)居然比单纯被动投资的效果更好。这时候究竟应该继续贯彻之前的主动投资策略还是回到被动的投资模式呢? 显然,如果继续主动投资的话,也许能抓住下一轮行情,但如果切换到被动模式,也有可能获得更为可观的收益。这时候如何选择取决于你最初的动机。 不过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追求超越市场的收益率,而是希望通过投资来实现财富的稳定增长。在此情况下,最适合的策略应该是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更高的收益率。采用主动投资的方式可能更适合他们。
第二、择时和择基 对于普通人来说,判断市场上的机会是否已经被过度高估或者低估是非常困难的。即便能够做出准确的评估,付诸于行动的时机也很重要。 举个例子: 假设从2018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你一直都买入并持有300ETF,那么根据你的操作,你的账户应该如下: 如果在这期间你因为担心仓位而采取分批进场的方法,那么在同样的期限和条件下,你的账户很有可能变成下面这样子: 是不是因为你在合适的时间采取了合适的行动,让你避开了之后的跌跌不休的行情?这就是择时的魅力。 而如果你始终持有一只基金,比如上面提到的300ETF,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只要你坚持定投,你的成本就会逐渐降低。虽然你每次定投的资金金额相同,但由于价格越低,你需要付出的总金额才能买到相同的市值。这意味着只要坚持,你就能摊薄成本,在低位收集更多的筹码。这才是真正的“微笑曲线”。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小白投资者,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选择一个优质的基金公司,然后挑选该公司的明星产品买入并长期坚持。这样做能最大程度避免选到垃圾基金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