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基金可以投资吗?
1、事业基金的概念和分类 事业基金是指用于筹措事业发展经费的各项资金的总称,其范围包括:(一) 教育基金;(二)科技基金;(三)卫生基金;(四)计划生育基金;(五)其它事业基金。 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事业单位的基金可以分为自收自支型基金和财政供给型基金两类。
2、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 为了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如下业务科目: 另外,由于事业基金属于非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下,应单独列示“事业基金”金额。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对于用事业基金购买的有价证券,应当在“其他权益工具”科目中设置明细账进行核算,每一有价证券按实际成本计量。
3、收入和支出 事业单位取得事业基金的收入有以下几种形式: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企业取得的收入都是通过“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账户实现增加,而事业单 位则是通过“零余额账户”或者“预算外资金存款”账户来体现。
单位发生的支出,按照费用的发生性质,计入相关的科目。如果是为了实施新的建设项目,则借记“事业基金——基本基金”;如果是购置设备等固定资产,则借记“事业基金一一修购基金”;如果是日常办公开支,则借记“事业基金——业务费”等等。
首先要分析事业基金是属于哪种单位的事业基金。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按其性质分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和营利性事业单位两个大类。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又分为全额拔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在企业改制中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统称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事业基金的资金来源是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盈余要上缴财政。生产经营活动的盈余按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规定的比例留用后的部分转入事业基金。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留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盈余转作事业基金主要用于本单位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购买生产经营设施、工具,也可以投资购买其他的生产经营手段(无形资产)。但不得用于购买有价证券、对外投资和进行买卖活动,购买的生产经营手段也不得用于对外投资或买卖活动。
非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来源是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用于事业活动的预算内拨款形成的基建资金。主要用于本单位的事业活动。可以用于本单位的房屋设施的改扩建和购建房屋及其设施。除此之外事业基金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由此可见,只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投资理财,其他的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是不能用于投资理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