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融性投资包括哪些?
“非金融”的定义就很有意思。如果单从字面意思理解,“非金融”就意味着“不是金融”,那自然,金融就是“是金融”了嘛…… 但事实上,金融行业包含了很多行业——我们通常说一个企业是不是金融行业,其实是指该企业所在的行业在金融业中所处的方位,具体说是处于(1)直接融资-I(2)间接融资—II,还是有(3)兼营业务—III 的位置。
所谓“直接融资-I”——可以理解为直接从资金供给方获取资金;而“间接融资-Ⅱ”——则通常是通过银行等中介获取资金。至于“兼业业务-Ⅲ”——顾名思义就是同时从事第一和第二行业的业务。 目前我国有500多家上市公司属于金融行业,它们绝大多数都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公募基金这些直接或间接融资的主体,属于前面说的(1)(2)。
还有约60家上市公司属于兼业业务—Ⅲ类,他们主要是一些主业较为模糊的企业,因为政策上的需要,特意选择了带有金融属性的名字,比如“XX保险”、“XX证券”等等,以方便开展第二或者第三节的业务。 从上面的分类看,只要是不属于直接融资或者间接融资行业的,都可以归到“非金融”范畴。所以问题就变成如何定义这个“不属于……”的范围了。
当然,最准确的办法是给一个金融与非金融行业的列表,把每个企业的归属标注清楚。但这样操作起来的难度很大。人们就在实践中采用了一种近似的方法——按行业来计算某个时期内整个金融市场的新发IPO的数量,把这个数字与同期整个A股的IPO数量相比——如果是前者大于后者,说明那个时期是偏金融机构的,反之则是偏非金融企业的。
比如最近一年,我国A股市场共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完成首发上市,而同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市场的IPO数量加起来接近400家,明显多于A股数量。这说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IPO主要偏重于服务金融企业,而不是服务于非金融企业。 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不列出每个企业归属的前提下,用一个宏观的数字来近似地表示出每年新发IPO中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的比例关系。 这个数字就是传说中的“IPO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