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贬值之谜是什么?
谢邀 所谓“美国通缩”其实是个伪命题,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美国实际利率为负值。这里把金融危机发生前美联储的利率定义为名义利率,用r表示;危机后美联储持续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定义为实际利率,用i表示。则 i=\frac{1}{2}+\frac{1}{3}\pi ,其中 \pi 为通货膨胀率(CPI)。 可见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名义利率处于5%~6%的较高水平,这是当时国际环境使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面临困境,欧美的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在此条件下,为了保持经济的活力,各国都实施了量化宽松的政策,美联储更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直接下调至0.25%-0.50%。
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迅速陷入衰退,通胀压力骤降。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降低预期通胀率,即认为未来通胀会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真实利率一直为负值。 如果一直实施这样的低利率政策,美国经济的复苏将会受到很大制约。因为随着利率的持续下降,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地配置资产,从而推高资产的估值水平。然而由于货币政策的有效作用期限较长且具有滞后效应,短期内这种流动性泛滥的状况并不会得到根本改善。为了应对通缩隐患,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将基准利率下调至接近0的水平并在之后实行了无限量的宽松政策。
与此同时,其他主要央行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在全球范围内的量化宽松下,所谓的美国通缩其实是全球范围内通货紧缩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在国际上,当一国面临通缩风险时,通常采用的政策工具是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果采用凯恩斯主义无法有效控制通缩趋势的话,可能采取的战略包括:
1、提高利率并有可能进入加息周期,直至需求反弹并超过供给能力从而开始物价上涨;
2、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或削减政府支出以减少私人消费和投资,从而使经济增长减速,进而实现通胀目标;
3、政府可以通过对外贸易政策来影响本国价格水平,例如大幅上调关税以惩罚进口行为,这样必然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