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如何贷款?

纪象本纪象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07年7月25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全国人民心如刀绞,悲痛万分。然而,就在全国人民奋力营救,抗灾抢险的关键时刻,多家银行却以“寺院没有抵押物”为由,拒绝为卧龙宝珠寺支付机

关团费60万元人民币。为此,相关银行遭到网友和媒体的广泛抨击。

此次地震,不仅使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失,许多风景名胜也毁于一旦。然而,此次事发后几天,位于震中的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佛教胜地卧龙贝珠寺关厢团费60万元却遭多家银行拒绝支付,成为汶川大地震后最先遭殃的旅游胜地。

据相关报道,贝珠寺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卧龙区境内。1982年2月,贝珠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贝珠寺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八大历史文化名刹。

报道还引述卧龙区贝珠寺管理处主任王代富的话称,10多年前,国家宗教局批准贝珠寺恢复重建。重建项目包括山门、佛堂、斋房等,按照国家宗教局安排,专项资金由建设银行管理发放。王代富称,2000年,因重建资金不够,经信教群众同意,由宝珠寺僧众集资30万元,在贝珠寺后山顶建梵德山,供奉伽蓝神。山体的投资计有20多万元,其余为信教群众捐款。当年12月底,该山建成,将30万元集资款交给贝珠寺管理委员会。

而事实上,本次汶川大地震前,贝珠寺的“问题”早已存在。据熟悉贝珠寺情况的老职工讲,该寺的管理存在问题,多年来,该寺的财务一直未公开,甚至内部职工都不知道该寺的收支情况,这样势必会影响该寺的诚信度。而且,其山后的山顶明明属于该村的农户,但该寺每年却收农户的“土地租赁费”数百元。寺里的和尚经常外出化缘,但是化缘得来的善款从未经过“手”,直接落入“腰包”。

不可否认,寺院借以建寺之名行贷款之实,本身就是一种“糊涂账”。如果此次“贷款”成功,寺院按5%的利息计算,每年将向银行支付3万元,而2006年该寺的收入仅为4.5万元。

作为旅游寺庙,寺院的资金收入主要是香火、游客的门票和捐建功德等。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宗教寺院收入总约为159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小时的收入约为477万元人民币。卧龙贝珠寺在2006年接待游客约1.6万人次,且多都是在地震发生后短期内大量游客集聚的现象。短期来看,门票收入确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短期内大量游客涌入造成旅游及相关消费暴涨的同时,因人员增加带来的日常费用也会随之剧增。而另一方面,当短期吸引力消失后,若周边其他旅游产品不具备相应的吸引力,则游客将在短期内迅速流散。加之僧侣数量的增加,日常开支的加大,香火等收入减少等其他难以预计的情况发生,短期内寺院的经营状况将面临着巨大压力。

寺庙贷款,在国内堪称首例。尽管本次“贷款”源于寺僧私议,属于非法“贷款”,但如果银行方面能够广开思路,变“惩罚”为“机遇”,将这次寺院“贷款”的行为当成一种营销,采取不同寻常的营销方式去拓展银行业务,必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银行方面可以考虑为游客设立临时柜台,通过为游客购买旅游意外保险获取手续费的方式,解决游客丢失或被盗物品后的补偿问题。而针对旅游团

队,特别是大型旅行社,银行可以以低于市场价格为导游定制旅游用品,向游客免费发放旅游公益广告,甚至与相关旅游企业联合推广等一系列营销方式拓展业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