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熬过负资产?

养诗可养诗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港人首次置业,通常需要向银行借贷7成以上楼款。而由于楼价高企,即使支付了2成以上的首期,所购入的物业也可能因为楼价波动变为「负资产」。

根据金管局估算,目前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宗数为20,640宗,按揭贷款金额达202亿元。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日本、瑞典或中国,当地楼市历史上亦曾出现大规模「负资产」现象。例如在2008年至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楼市就曾经出现高峰时期6,000万户中有28%出现「负资产」、即合共1,680万户。而日本房价于1992年至2001年曾持续下跌,令大批业主「负资产」。

负资产难逃,关键是熬!

负资产难逃,是所有「负资产楼」业主的口头禅。因为目前的香港楼价在需求支撑及低息环境推动下,上升依然是主流。但回顾环球各国或地区曾经出现「负资产」的情况,「熬」依然是最实际的做法,待过一、两年楼价回升,负债便会「洗脱」掉。

楼价不一定会大跌

虽然不少学者均把「负资产」、与楼价大跌划上等号,但事实上,楼价不一定要大跌,只是买家未能即时入市,令置业人士以过高价位入市,都可能成为「负资产」。

1997年11月,当时楼价仍企于250万港元水平,然而,楼价只于1997年高峰至1998年上半年间累计回落约15%,但负资产个案已飙升至近2万宗。事实上,香港自1997年出现「负资产楼」,楼价最多也只是在1999年尾跌至约48.7万港元而已。

美国楼价在2002至2005年间,曾回复到2000年水平,即最多只是下跌约25%。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直至2009年初,楼价也只是比2006年高峰回调约29%。

负资产未必会弃置

由于「负资产」的数目众多,因此不少业主亦未有断供。即使有银行收紧内部指引,提高对「负资产」的业主的收息,但一般最多只是提高25至100点子而已。

另外,即使在海外,「负资产」潮亦未有大量「弃屋潮」出现。在瑞典「负资产」潮中,当地政府放宽个人破产条例,但仍只录得约4,000宗个人破产个案,以当时的110万宗「负资产」计算,即是不足0.4%;而在日本亦只有约2,000户「弃屋」。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负资产」户仅录1.35万宗「断供」个案,即每1,162宗「负资产」中,只有一宗选择「断供」。

事实上,香港亦不例外。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自1997年出现负资产潮后至1998年2月,负资产个案最高达16.7万宗,但是同期强制性公积金的「未生效」帐户只有404,079个,即不足3%的置业者选择「断供」。即使在1998年5月「辣招」出台后,负资产个案急冲至19.9万宗,同期的「未生效」帐户亦只是447,001个,即不足2%的业主选择「断供」。而到了2003年「沙士」期间,负资产个案跌至29,893宗,同期的「未生效」帐户则只是略增至452,306个,即不足1%的业主选择「断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