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资产为什么会负数?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也就是说公司净资产由所有者权益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就可能会导致净资产为负。所有者权益发生减少变动的主要情形包括:对外分配利润;按照规定或者股东会决议对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进行转增资本或者弥补亏损;按照《破产法》和《公司法》相关规定减资。
所以当公司利润为负(即亏损),且没有足够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弥补,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又不得弥补亏损,就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到低于零的位置,因此净资产也是负数。
在破产实务中,常常遇到审计报告确认债务人公司净资产为负数,或者经过我们管理人调查确认债务人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但是该公司仍然在积极进行生产经营的情形。大家的疑问主要集中在:1、公司净资产为负数能够继续经营吗?2、公司资不抵债可以继续经营吗?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虽然根据《公司法》第三条的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很多人的理解就是公司对外是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清偿责任,所以公司就应当只有正的净资产,而不能为负的净资产。
实际上,根据上述表述,“以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无论公司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因此公司既可以有正的净资产,也可以有由所有者权益减少导致的负的净资产。《公司法》对从事生产经营的公司净资产没有作特别规定,所以虽然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其可以使用低于零的净资产进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