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强国有企业?
首先,什么是强?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员工满意度的均值高于行业水平是否算是强?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说是强?如果没有明确的强定义,这个问题就是废话。 再者,为什么一定是国企要强呢?私企外企政府机构等等不能强吗? 最后,怎么强?加大投入,多招人,多投广告搞宣传,提高产品产量降低单价提高利润率,少发工资多给好处提高员工满意度……这难道就叫强? 我觉得问这个问题的人其实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就是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 如何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明摆着的——政府增持国有资本,强化监管,加强问责;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减少民企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当然,如果问题真的只在这里就打住了,那么这就是个政经题而不是经管题了。
我虽然不认同这个题目的逻辑,但是既然大家这么问了,想必自有他的道理。我想可能是大家对“国资”这个词的理解还比较狭窄,只知有国有资本,不知还有国有的管理和经营能力。 其实,我们的国有经济在管理层面比大部分企业都要强大得多,因为我们有超过任何私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我们可以不靠赚钱为目的,而靠实现社会价值或者政治目的来做生意(我们叫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提升国资的管控力,关键在于提升国资的管理和经营能力,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之前烟草和中国石化,都是典型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国有企业,他们承担了非常多的社会责任,而且由于计划经济的原因,他们的成本结构非常低,因此赚了很多钱。这几年虽然也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是以公益为目的的经济体毕竟不是市场的正常成分,所以在股市上表现不佳,被称之为“两桶油”。 未来,如果能进一步放开价格管制,让国企能够真正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减少腐败行为,“两桶油”的表现应该会好转。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做强国有企业有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增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保障重点建设,支持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推进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中国特色。
随着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公司法人治理不断得到改善,公司运行机制更加灵活,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仍然是改头不改尾,有些国有企业资产质量不高、管理粗放、创新不足、品牌匮乏,主业不突出,缺少核心技术竞争力。有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党组织运转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做强国有企业是深化国企改革的落脚点和归宿,必须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公平竞争原则,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关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以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改革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
第一、完善国有企业法人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法人制度,要着力规范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党组织的运作,完善内控制度。
第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激励约束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梯次对经营管理者实施股权、期权和增值权等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年薪制,实现薪酬与责任风险和经营业绩挂钩。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评价制度,加强业绩考核,严格履行责任追究和诫勉制度。
第三、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制度为典型的企业制度。它是由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层次构成。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公司制、企业法人平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管理科学四个基本要素。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第四、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建立企业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国有企业改革不仅仅是国有资本的管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制度改革,也包括企业内部制度的改革,要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公司要求,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基础搭建企业内部制度体系,通过引入约束和激励机制,让员工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去管理企业,参与企业的管理监督,使企业和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
第五、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是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承担着政治责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关系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经济的走向。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必须加强和完善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的贯彻和实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党在国有企业的执政基础,加强和改进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通过党组织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培养、选拔和管理。重视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知识分子和青年工作,切实发挥广大职工和青年、知识分子参与企业改革和搞好企业的生力军作用。